国产影片点评
钝遁
如果把露天人分类的话,从看片的范围来分,可分为“欧美派”和 “大甲国派”。我是个十足的“欧美派”不过受后者们的影响,今年(1997年) 很是看了些国产片。《鸦片战争》:谢晋只怕有点象奥立佛斯通,很善于取巧,利用其它途 径来扩大自己影片的影响。如果说斯通利用有争议的话题来赢取票房的话, 谢晋则是利用政治。从文革后的《芙蓉镇》,抗越自卫时的《高山下的花环》 到九七的《鸦片战争》,未见其电影手法之高明,不过把握宣传的水平倒 也一流。《鸦》除了投资惊人外,也未见过人之处。《红河谷》:宁静夸 张的表演,冯小刚传奇得已经荒唐的故事,糟蹋了一块净土。只觉得除了 背景外,没什么可看的。虽然宁静得了表演协会奖,但对其演技可不敢苟 同,是很用心,可惜了。从刘晓庆到宁静,太多的中国女演员演得太卖力。
《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好人,但却没感动我难道我的心太冷?可 我却觉得周围更冷,是烧暖气的师傅睡着了?《离》虽然是一次成功的商 业动作,紫禁城影业公司一定发了。
《二嫫》:没想到被一部农村题材的片子感动了。原本不着好它,因 为农材片往往都拍得太脏,难以迎合我小资情调的口味,而且周晓文的 《秦颂》拍得也太荒唐了。《二》不过是一个女人为买一台县中最大的电 视机而奋斗的故事,一个实现理想的故事。而且一台电视机也太简单,太俗, 比不上秋菊想讨个说法的理想,但这个理想并不比其它建功立业的理想逊色。 平实地成为一个人的目标,也为此而奋斗,有个性,有活力,但也精明,现 实。这一段感情,是爱?有情?有浪漫,少激情,但也有尊严,也有美。
《伴你到黎明》:是夏钢一贯生活化,其实是一种美化了的生活化的 城市题材,一段注入了许多卖点(暴力,爱情,神秘主义)的城市人生活, 一种明显商品化了的的城市生活。一个巧妙的结尾,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又可避免矛盾,聪明,抑或是狡猾的夏钢。
《长大成人》一直关注第六代,他们是距我们最近的一代人,他们是 否和我们有共同的感受?答案否定。这部由第五代监制(田壮壮),第六 代编导(路学长)的影片技术上还可以,影像明快,音乐现代,但内容仍 然空洞,影片分成两部分,过去和现在。过去(七、八十年代)让人想起 记忆深入的一些东西,很有些亲切感。现代则是陌生而苍白的,众人皆醉 我独醒的态度让人好笑。在一个上帝已死的时代中,寻找偶像也让在无偶 像中长大的我感到荒唐。第五代的总是是包袱太重,第六代则是缺乏生活 体验,小小的圈子限制了视角。时代的症结不是人的颓废,而是人的功利。
《有话好好说》:“虽说圈内人吹得天花乱坠,但我早已知道张艺谋 的《有》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反应一般。引起争论的镜头摇动对看惯了王家卫 的人也太平常,不过一第歹的特写镜头,头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看似 黑色幽默,表达世界之荒谬的故事,事实上是繁琐而冗长,人人都在说: “怎么还不完?”只有音乐很捧。
《春光乍泄》:王家卫风格不变,却越加阴郁,梁朝伟,张国荣大胆 演译了一段让人伤感的爱情故事,淡淡的,情感中许多东西只可体会,不 可细想。《甜蜜蜜》:少有的港片,滥情,但也浪漫,清新,黎明青涩的 演技正和用,张曼玉洋味太重,而陈可辛大有潜力。《长》和《有》都离 现实生活太远,你永远也找不到因素的正真张秋生的“执著”、赵小帅的 “痴情”、安亿的“自由”。谁能真正表达当代城市人所思所想,所经历 体验着的一切呢?
回头读了一遍,发现充满着太多的批评,太多的失望,这原本不是我 所想写的。我并不打算这样愤世嫉俗,欠毛求疵,可总发现影中远不如宣 传所吹嘘得那样,这或许也是当今中国电影的一种无奈,只希望九八年能 多发现些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