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宇的世界很精彩!
黑龍江省寧安電視台
李祥瑞 2001、7、5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吳鎮宇憑借在影片《公元2000》中的精彩表演榮
獲最佳男配角獎。說句老實話﹐這個結果頗令人意外。應該說﹐吳鎮宇在《茱麗葉與梁山泊
》、《戰國強鋒》中的表演要出色許多﹐在熟識吳鎮宇的影迷們心目中﹐他想借以上兩部影
片拿個最佳男主角獎似乎是不在話下的。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一些來看﹐《公元2000》里的
人物也絕非吳鎮宇本人在最近几年中所塑造的最佳人物形象。
去年在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開幕之前﹐筆者曾做了一個大膽的預測:最佳男主角獎必將
在劉青云的《目露凶光》和吳鎮宇的《爆裂刑警》兩者間產生﹐結果大失所望:多年無緣金
像獎的劉德華藉《暗戰》一舉奪魁。《暗戰》誠然是港產片佳作﹐但劉德華多年來所走的多
為偶像派路線﹐雖然有《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天與地》(導演黎大衛)、《賭俠
1999》(導演王晶)等片中的上乘演技﹐導演發掘之力卻也十分明顯﹐較之于劉青云、吳鎮
宇獨樹一幟、引領成潮的演技革命﹐便微不足道了。
分析起來﹐一位偶像明星之所以缺乏演技﹐主要還是外部原因。一個明星功成名就之后﹐隨
之而來的是身價一路飆升﹐片酬百萬千萬的漲將起來﹐已然很難再有誰請得動巨星出場﹐對
偶像明星個人來說﹐接戲的機會無疑就更少了!除了參與一些大制作大手筆﹐很少有機會在
其他創作領域垂煉演技。所以在香港電影界就有了一個這樣的怪現象﹐真正有演技的演員并
非劉德華、郭富城、謝霆鋒等超級巨星﹐而是一些位居二線的中年演員如劉青云、吳鎮宇、
黃秋生之流。在近年來的一些投資成本制作規模都屬于中小規模的影片中﹐劉青云(《新不
了情》(1994)、《攝氏32度》(1996)、《沖鋒隊之怒火街頭》(1996)、《一個字頭的誕生
》 (1997)、《高度戒備》 (1997)、《暗花》(1997)、《非常突然》(1998)、《再見阿郎》
(1999)、《目露凶光》(1999)、《暗戰》(1999) 、《O記檔案三合會》 (1999))
吳鎮宇(《9413》(1998)、《槍火》(1999)、《爆裂刑警》(1999)、《茱麗葉與梁山伯
》(2000)、《自從他來了》(2000)、《戰國強鋒》(2000)、《愛情白面包》(2001))大放光彩﹐塑
造了許多極具個性化充滿個人魅力的銀幕形象。必須承認﹐很少把功夫用到出唱片、做廣告
方面的劉青云、吳鎮宇最有可能成為香港電影界越老越值錢的電影演員。1999年﹐王晶看中
了吳鎮宇和劉青云的合作威力﹐炮制了《O記三合會》吳、劉二人不負眾望、珠聯璧合﹐使該
片成為繼《英雄本色》之后最富浪漫激情色彩的香港電影。《Q記三合會》另一個貢獻是對
電影類型觀念的歸納、組合﹐影片頗具史詩氣度﹐故事精彩技朮精湛﹐几乎可以稱得上對十
多年來香港商業電影成就的完美總結:警匪動作片、黑道英雄片、梟雄傳記片、賭片、江湖
片、罪案片、劇情片的類型特色以及吳宇森、徐克、林嶺東、于仁泰、麥當雄、鄧衍成、王
家衛等眾家之長天衣無縫融為一體。比起六、七十年代雜取百家(武俠、神怪、動作、喜劇
、色情)的《怪俠一枝梅》更勝一籌。總結十年香港電影的《Q記三合會》似乎在暗示﹐香港
電影的90年代是劉青云和吳鎮宇的年代……
吳鎮宇已在香港影壇混跡多年﹐不過長期以來一直身居二線﹐沒有什么大的作為(記得胡慧
中、李賽鳳時代“霸王花”系列里常見他扮演的男五六號)。1997年﹐林嶺東在美國執導完
《硬闖100%危險》)后回港﹐執導劇情、驚險力作《高度戒備》﹐該片一掃港產片陳腐模式
﹐盡顯好萊塢“深造”歸來的大家風范(此后《極度重犯》、《目露凶光》更使老林光芒四
射)。這部影片由劉青云和吳鎮宇聯袂主演﹐導演、編劇、制作班底均達一流水准﹐兩位演
員更顯超水平發揮﹐觀眾仿佛又回到周潤發、李修賢時期(《龍虎風云》、《喋血雙雄》)
可以盡情欣賞男主角間大斗演技。《高度戒備》很象羅伯特德尼洛和阿爾帕西諾擔綱主演《
盜火線》(又名《熱力》、《盜亦有道》)﹐描寫警匪斗爭倒在其次﹐對兩個在社會、家庭
、心理壓力下的人物做出深入剖析刻畫才是影片真正的鋒芒所在。《高度戒備》中劉青云扮
演警察包偉雄﹐吳鎮宇扮演一名高智商的罪犯--土木工程師麥坤。實際上﹐這兩個角色的掙
扎奮斗﹐都可以理解為現代社會中現代人的生活狀態。二人勢不兩立﹐針鋒相對﹐然而交鋒
過程﹐又變成了兩個人相互認識和理解的過程。當吳鎮宇述說“殺人的恐懼”時﹐劉青云亦
對自己加以反省(因為他本人作為威猛干探正是一種以暴制暴形式的代表)。正因為對吳鎮
宇的身世、閱歷、情感有所了解﹐劉青云才看破天機﹐掌握其打劫跑馬場金庫意圖。在影片
結尾兩個人打斗一節﹐觀眾更愿意把他們看成一對朋友(就象《盜火線》中的羅伯特德尼洛
和阿爾帕西諾一樣)﹐他們都是那種“不可以失敗、必須要搏一搏”(劇中人語)的人。
吳鎮宇和劉青云成為90年代香港電影中最鐵的一對搭檔。雖然他們沒有象張國榮、劉德華、
梁朝偉、張曼玉、王菲一樣被極端勢利的王家衛網羅麾下﹐但他們確實拍出了另類已極的佳
作。《一個字頭的誕生》的實驗性很強﹐它似乎是一部垃圾一樣的電影﹐吳鎮宇和劉青云所
扮演的兩個主人公更像垃圾一樣的人物。觀眾從兩個街頭爛仔的逃亡過程中﹐體會到是一種
被逼迫而產生的絕望。這個故事使人想起了奧利弗斯通的《U型急轉彎》﹐主要目的想讓觀
眾在倒霉蛋的經歷中發現世事無常、人心險惡。吳鎮宇和劉青云的“精采表演”﹐喚發了觀
眾對混混兒不無厭惡感的同情﹐有點吃了蒼蠅的感覺﹐有點觀照自身的警醒。
在《高度戒備》中吳鎮宇第一次露出了他那執拗而有點壓抑、有點瘋狂的眼神。從這雙執拗
、壓抑、瘋狂的眼睛里﹐我們看到了在高壓下掙扎的自己。所以﹐當我們在《爆裂刑警》、
《自從他來了》、《茱麗葉與梁山泊》、《槍火》、《戰國強鋒》等片中一次又一次與這種
眼神相遇時并不覺得重復﹐反而有了知己重逢的喜悅和感懷……
因為有了吳鎮宇﹐許多只可能行銷一時的商業片最終變成了經典的藝朮電影(當然是王家衛
式的商業藝朮電影)。《爆裂刑警》、《自從他來了》、《茱麗葉與梁山泊》、《槍火》無
不如此。
《爆裂刑警》是一部使人過目難忘的電影﹐吳鎮宇所飾演的警察Mike則正是這部戲中的亮點
。 在一連串快速的運動鏡頭中﹐ 閃現出一個的向前奔跑的人影。
一個身患絕症的警察﹐在生命最后一刻即將來臨之時﹐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執著追求
、疲于奔命﹐他享受著愛情、堅守著崗位﹐在都市里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故事里不時跳躍出意外喜感﹐輕松活潑、賞心悅目﹐影片直到近尾才以濃墨重彩書寫悲情
﹐使觀眾凜然一驚。為了自己所愛的人﹐這名忠于職守的警察最后上演了一出“黑吃黑”的
活劇﹐變成一個讓人恨不起來的壞蛋。把所有的錢交給愛人之后﹐他在飲料自動售貨機前結
束了生命。他用盡自己最后一點氣力﹐往自動售貨機里放了一枚硬幣﹐等待著自動售貨機送
出飲料﹐等待著、等待著﹐遲遲不肯合上雙眼﹐因為他相信“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他的
死象《花火》中的北野武一樣“高尚”一樣“震撼人心”(一個曾經疾惡如仇而今迫于壓力
對未來絕望的警察搶劫銀行后和妻子在海邊自殺)。
吳鎮宇所塑造的這個角色﹐是現代香港社會中人們的真實寫照。道義、情感蘊于利益爭奪﹐
英雄夢想中攙雜實利追求和勇敢犧牲﹐世態的紛紜、人性的矛盾﹐是香港電影說不完的話題
。繼周潤發、周星馳之后﹐一個新的時代文化和時代精神的代言人出現在觀眾面前--怪模怪
樣的吳鎮宇。
可惜﹐那年吳鎮宇與金像獎失之交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爆裂刑警》讓老影人羅蘭喜獲
殊榮得了個最佳女配角(在劇中飾魔症老太)。
和吳鎮宇遙相呼應的劉青云曾經拍過一部精致的小品文電影《再見阿郎》﹐2000年吳鎮宇也
等來一個出演小品文電影的機會﹐與吳君如合演《茱麗葉與梁山泊》。這其實是一部大賺觀
眾眼淚的文藝片。評價這部影片也許只需要一句話:就探討兩性情感而言它比《花樣年華》
更香港。《花樣年華》的華麗、絕美仿若遙遠的夢誘惑﹐大多數人只能仰視﹐那片都市的燈
紅酒綠無異于虛無縹緲的“仙山樓閣”﹐遠離觀眾心靈。《茱麗葉與梁山泊》沒有刻意唯美
的都市浪漫景象﹐大多數場景安排在窮街陋巷﹐市井氣息濃郁﹐該片描寫了都市底層一對飲
食男女的真情實感經歷﹐散文一般平淡親切(所以有評論認為吳君如比張曼玉更有資格獲本
屆最佳女主角獎)。吳鎮宇在片中一如既往本色演出。綜觀其出位以來所塑造系列形象﹐無
不是以悲劇結局收場﹐這回也不例外。《喜歡您》、《愛情白面包》中吳鎮宇更是一發而不
可收拾﹐精心演繹了一個個執著的中年情種。
最有意思的作品應該是吳鎮宇自導自演的《自從他來了》。吳鎮宇飾演一名誤入校園應聘擔
任教師的精神病患者﹐并以其非正常的言行舉止影響著自己的學生。觀眾在吳鎮宇身上發現
了一種巫師般的魔力。吳鎮宇對待表演的嚴肅認真態度有時頗令觀眾忍俊不禁。
不由想起周星馳在傾心之作《喜劇之王》中嚴正聲明:“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這句令人感
到些許心酸的話特別沉重﹐因為它代表一種無上尊嚴。筆者認為﹐在香港電影界﹐有資格這
樣發表嚴正聲明的除了周星馳還有劉青云、吳鎮宇、謝君豪(《南海十三郎》)、黃秋生(
《野獸刑警》)!
盡管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太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吳鎮宇的獲獎﹐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一
個希望。
吳鎮宇們的好戲在后頭。
再說些“題外話”。
總覺得香港電影圈里年輕的面孔太多了一些,雖然不斷江山代有人才出,時刻保持著青春活力
,但老是給人一種電影文化永遠長不大的感覺,時候一久,連那份活力也仿佛變成了一種輕浮
的躁動。看了許多深沉厚重的好萊塢電影之后(無非《教父》、《沉默的羔羊》、《午夜狂奔
》、《肖申克的救贖》之類),我們發現香港電影之所以像即食快餐不太耐嚼無法反復品味只
能一次性消費﹐原因就是缺乏一批經驗老道的演員以及與之同生共死的成熟電影文化。仔細
想一下,香港電影圈中有几個演員能象羅伯特德尼羅、安東尼霍普金斯、肖恩康納力那樣七
老八十滿臉褶子還寶刀不老披挂上陣照樣贏得滿堂彩的?
長期植根傳統文化基礎相對厚實的台灣電影文化圈倒是還有一倆位老演員主演過比較有名的
《推手》、《喜宴》等片。但是此類片子均非商業片,雖然得了獎,畢竟影響不大。這種少人
關注的情形恰好折射出中國電影文化的不成熟和觀眾審美心理的不成熟。提起追星族,好像
專指初高中學生大學生那一群(電影院里的年輕人實在太多了),等他們長大成人了,熱愛電影
的時代似乎也隨之而結束。電影真的只是為年輕人而存在嗎?所有人都熱衷于快餐電影文化
是不可想象的!如果真的這樣,那只能意味著文化本身包括受眾在內都很幼稚。
我不知道馮小剛的《一聲嘆息》和榮獲奧斯卡獎的《美國美人》有什么關系,但我知道《一
聲嘆息》是鎖定中年觀眾群體的作品--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中年觀眾群體是一個更加理性很
難輕易被打動的群體,所以要求主創者在思想和藝朮性方面有更多的追求,這樣一來,電影文化
本身也開始朝著成熟邁開了一步。
我們要有自己的羅伯特德尼羅、安東尼霍普金斯、肖恩康納力。希望就在吳鎮宇們、姜文們
身上。
|